首页 > 教育 > 文化 > 正文

“食学通识教育丛书” 在京重磅发布

2025年9月26日   来源:时代讯网

 

 

 

9 月 23 日,由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主任、北京东方美食研究院院长刘广伟撰写的 “食学通识教育丛书”,在中国儿童中心举办的新书发布会暨 “食学教室” 公益项目启动会上惊艳亮相。启动会由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、中国健康管理协会、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,海燕出版社、北京东方美食研究院承办,中国儿童中心协办。这套专为 3-13 岁儿童打造的食育教材,填补了国内食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空白,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、系统的食学知识指引。

 

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胡振民,全国政协常委、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徐延豪,中宣部出版局原副局长刘建生,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华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、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辛广伟,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广伟,海燕出版社社长李勇,共同为“食学教育丛书”揭幕

 

在 “食学通识教育丛书” 新书发布会上,刘广伟概要介绍了丛书的编著思路。“迄今为止,食学还没有成为一种通识教育课程,食育还没有在小学校园实现系统化推广。”这一现状被提及,而这套丛书的出版,正是打破这一局面的关键举措。

 

刘广伟概要介绍了丛书编著思路

 

作为国内首套针对 3-13 岁儿童的系统化“食学通识教育丛书”,以 “吃出健康 + 食礼仪 + 食劳动” 贯穿整套教材的编写,强调食学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。丛书共 7 册,精准匹配儿童成长阶段:幼儿园阶段 1 册《食学启蒙》,小学 1-6 年级各 1 册《食学教育》,形成 “学龄前启蒙 + 小学系统学习” 的完整知识链条。每册教材都根据对应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教育需求,设计差异化的内容,确保知识传递的科学性与趣味性。

 

 

在内容设计上,丛书创新性地融入 “3 种教学方法”“5 个教学场景” 和 “1 套教学课件”,让食学教育更具实践性与可操作性。“3 种教学方法” 包括理论教学、体验教学和实践教学,孩子不仅能学习食物分类、营养元素等理论知识,还能通过体验食物口感、观察身体反应,以及参与种植、烹饪等实践,深化对食学的理解。“5 个教学场景” 涵盖教室、工坊、基地、食堂、家庭,意味着食学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,孩子在食堂践行饮食礼仪、在家中分享食学知识,都能成为学习的一部分。“1 套教学课件” 即食学教育圆盘,将小学生需掌握的食学知识浓缩在 “12 个圆盘 64 个刻度” 上,知识体系模块化、由浅入深,涵盖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,方便孩子逐步吸收。

 

 

教材还注重趣味性与文化性的结合。书中设计了康康、美美、老师和生肖卡通形象,采用四者对话的体例,图文并茂、生动活泼,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,能有效提升学习兴趣。同时,教材融入中华优秀饮食文化,如《食学启蒙》中的餐前捧手礼儿歌、各年级教材中贯穿的节约粮食理念,以及对中华养生文化、饮食礼仪的解读,让孩子在学习食学知识的同时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树立中华食育价值观。

 

作为一套兼具权威性与创新性的教材,“食学通识教育丛书” 的编写团队实力雄厚。主编刘广伟是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主任、食学研究专家,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;丛书还得到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和北京东方美食研究院的指导,确保内容的科学性与专业性。

 

这套丛书的出版得到了各界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认可。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为丛书题词 “学好食学知识,懂得食育重要,吃出健康体魄,成为国家栋梁”;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为丛书写序,强调 “学习食学知识,掌握吃出健康的科学方法” 的重要性。中宣部出版局原副局长刘建生评价,丛书 “集理论、体验、实践于一体,是探索出版与教育深度融合、服务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一次成功案例”。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、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辛广伟评价丛书 “具有原创性、权威性、前瞻性,是对食学知识的专业解读”。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疆燕则表示,丛书 “打破学科壁垒,建立起科学分级的食学知识框架,串起了中华食学的千年文脉”。

 

 

如今,“食学通识教育丛书” 已不仅是一套教材,更是推动食育普及的重要载体。随着它与 “食学教室” 公益项目同步推进,将走进全国更多中小学,让 3-13 岁儿童在系统化的食学学习中,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,掌握健康饮食的方法,真正实现 “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健康成长” 的目标,为少年儿童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。为提升少年儿童健康素养、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(责任编辑  TN0003)